2025年10月25日,工程师学院职业规划训练营第二讲在工程师学院椒江校区图书信息大楼748正式开讲,主讲老师应林飞以“绘制职业蓝图”为主线,带领现场20余名同学踏上了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与外部认知之旅。

应林飞主讲
应林飞主要围绕团队文化建设、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展开,通过故事接龙和互动讨论引导成员理解团队协作的本质与个人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她强调,团队文化的形成源于个体的主动付出与号召力,而非依赖权力推动,并以实际案例说明高效团队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随后引入职业定位概念,提出职业应明确为“行业+职能”,并通过性格测评工具MBTI解析个体差异,讲解能量来源(I/E)、信息获取(S/N)、决策方式(T/F)和生活方式(J/P)四个维度,帮助成员认识自我偏好与行为模式。结合具体情境讨论不同性格在团队决策、旅游规划及岗位适配中的表现,指出每种性格均有其优势与适用场景,关键在于发挥所长并理解他人。最后,回归团队任务,鼓励成员自主推进队旗设计,包括队名、口号、服装、舞蹈等元素,强调“先行动、再完善”的执行理念。
活动现场
应林飞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系统分析,引导参与者探索个人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联。首先,她通过“盲人指挥”协作游戏,强调沟通中信息输出者与接收者的双向配合,指出有效沟通需站在对方视角、保持指令清晰与节奏同步。随后,她结合霍兰德六型兴趣理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帮助成员识别自身兴趣岛屿倾向,并关联到具体职业方向。接着,她引入职业价值观体系,涵盖利他、审美、成就、自主、安全、经济报酬等维度,指导成员明确核心价值排序。进一步通过性格测评(如INFJ、ISTJ等)与使命探讨,鼓励成员挖掘童年梦想与高峰体验,思考职业背后的意义。最后,进入个人资源系统分析,从知识、技能、天赋、经历、人脉五个维度梳理个体价值构成,强调专才与通才的平衡、技能的层级发展及天赋的自我觉察。为深化实践,布置行业调研任务,要求每位成员在一周内自主选择感兴趣行业进行调研,并以擅长的形式展示成果,目标是逐步聚焦职业领域,实现从自我认知到外部探索的衔接。
本讲课程通过系统的自我探索工具,为学员赋予了职业规划的主动权与自主力。训练营后续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赋能学员连接理想与现实,助力他们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动,绘制出独一无二的职业发展蓝图。